AI 的意义
2022到2023年间,AI 的发展似乎在影响、冲击各个行业。
人类的工作会被 AI 取代吗?
辨析几件事:一是人类的工作总是在被不断取代的;二是我们从工业革命开始就一直试图让机器取代一部分我们的工作,使得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三是人类总是站在工具之上触碰新的瓶颈;
我作为程序员,使用 Copilot 应该有一年了,我总是利用它来编写很多代码片段,某种意义上它确实取代了我的一些工作,幸运的是,它不能代替我领工资😄。那么,这个问题背后的隐忧其实是问:“AI 会令我失业吗?”,现阶段我的答案是不会,并且暂时也看不到这个迹象,原因有如下几点:
- AI 并不可靠,需要人类验证。
- 社会伦理尚不支持 AI 为错误负责。
- 技术上,AI 的训练集总是源自人类。
- AI 成本太贵,与之相对的是解决问题的范围太窄。
抛开这几点显而易见的局限,我们用的 AI 也只不过是一个“更顺手”的工具罢了,担心工具的先进令就业岗位消失,这其实是个政治问题,我们从历史上见过很多,最终结果总是先进工具被保留,人类拿它造出了更先进的工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消解了更多的痛苦。
AI 如果真的“智能”怎么办?
能下棋赢过人类也好、通过图灵测试也罢,AI 也很难真的发展到真正的“智能”,因为人类实在太狡猾了,总是偷偷地更改“智能”的定义——如果机器能做到某件“智能”的事,人类会立刻宣布做到这件事还不算真正的“智能”,这条“智能检测线”在不断的移动,机器的智能程度被抬得越来越高,但人类保有的余量却深不见底,丝毫没有枯竭的迹象。
以前我们会觉得国际象棋能赢过人类,必然是真智能了,1997年深蓝做到了,我们立马变卦说这不是真智能,象棋太简单,要围棋才行;等到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我们又立刻变卦说下棋算不上啥,要搞艺术创作才行;于是基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乐、生成剧本、生成视频、生成代码的又冒出来,我们又变卦说要能对话的,能让人分不清“对方是人还是机器”的;于是又有了能对话的、能回答问题的、能教你写代码的、能整理资料的,可惜,这次我们再次变卦,说这家伙说话有点呆呆的,信息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又漏又错不说,还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真正的 AI 当然是能自己纠错的啦!
经过了这么一通折腾,我们还是不能说 AI 已经拥有了智能,原因并不是 AI 做不到某事,而是等人家真做到了,我们会说“现在这件事儿太简单啦,我这有个更难的你来试试”,其实是我们一直在 PUA 它啦,因此 AI 总是不能达到“真正的智能”。
AI 改变了我的工作
举个例子,以前我在写一些代码片段的时候,总是会从一个基础出发,然后敲出一个个字符,最终组合成一个可以用的片段。现在,我会尝试先写一段人类可理解的文本,例如“检测x、y两个矩形是否碰撞”,然后任由 AI 将接下来的几行代码生成出来,我看看它写得对不对,试一试,修改一些细节,最终这段代码就被留下了。
要真让我写这个碰撞检测的话,我当然也是可以写的,几行代码也很快,但用 Copilot 补全的话,我就省下了一些智力资源,从而更集中地构思整个程序的组织和架构,不必沉溺在实现的细节中去,这是正向的生产力解放。
要我说这还不是真正的智能,因为真正的智能想必会学习我的代码风格和规范,771 行类型写 any 肯定是不行的,772、773 的换行 return 一长串也太丑了,用变量接一下让视觉上美观一些啊!而且 is 开头的命名我也不喜欢,你翻翻我那么多文件的函数名谁是 is 开头的?等你做到我说的这些事儿,我再来看看你是不是“真正的智能”。
收
AI 是一个好用的工具,它非常高效,我很期待它给我们带来那种“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刻和情景,如果我们从事不带思考的简单重复劳动,确实会有被更高效的工具取代,但人类的智力活动总是复杂纷呈,哪怕是我们内部称为蠢蛋的人在浪费能量用神经元随机放电式的思考,也远不是 AI 可以比拟的,关键是,请不必有这种忧虑,AI 可能会在某件事上比你做得更好,就像电话在“向远方传递信息”这件事上比你做得更好那样,跟它较劲没啥意思,用它打两个电话给家人朋友,岂不美哉。